“有了信仰,就不会被历史所磨灭,不会被后人所遗忘!”这个清明,已是北仑在线网友“京华”等人第9次来到北仑霞浦街道长山岗上进行祭扫。带上一束黄菊,新添一抔黄土,寄托的是对一位早期革命者的敬仰和哀思。
在长山岗南侧两棵高大的冬青树下,半米来高窄窄的墓碑乍眼看去毫不起眼,凹凸不平的石板上刻的是“泉张公墓”几个字。这里,是我市最早的中共党员张人亚的“衣冠冢”,里面没有骸骨,只是作为一个山穴,为如今唯一存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原始中文文本提供了安身之处。
“二伯父没有留下后人,甚至连骸骨都没有留下,但是他把精神留下了,注定不会寂寞。”86岁的张时华拄着登山杖站在坟前,银色的头发随着春天的暖风微微飘动。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张氏后人一直在苦苦追寻着二伯父的音信下落。
1927年冬天的一个午后,张时华的母亲曾看到久未归家的张人亚回家,随后天色渐晚,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拎着一大包东西来到屋前的菜园,那是停放张人亚早逝妻子棺材的草棚。随后几天,张爵谦向村民佯称,不孝儿子在外不归,恐怕早已死了,在长山岗上修了一座墓穴,还特意在墓碑上少刻了一个“静”字。
新中国成立后,耄耋之年的张爵谦没有等来二儿子的任何消息,这才叫来三儿子张静茂,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他。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党的重要文件资料的安全难以保证。张人亚便将材料带回老家,委托给思想开明的父亲。张爵谦将其用油纸包好,偷偷塞进了衣冠冢的棺材里,从不向外透露一字。
在这些秘藏山穴的材料里,有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在内的国家一级文物16种,另有二级、三级文物10件。其中,除了二大决议案全文,还有二大制定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据相关人士考证,这已是唯一存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原始中文文本,是极其珍贵的档案文件。
“党史办的专家告诉我们,说二伯父是中共第一部党章的‘守护人’。但对于我们来说,找到二伯父的下落,是祖父和父母弥留之际的最后心愿。我们也是在不断找寻的过程中,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坚定信仰的力量。”张时华说。
2005年,历经周折的张氏后人终于在江西瑞金找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的悼词,也找到了二伯父的下落。这名1898年5月15日出生、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共产主义者,早在1932年12月中央苏区遭遇第四次“反围剿”之际,就在瑞金赴汀州的路上病故,时年33岁,至今没有找到他的骸骨。
2009年,张时华等人将二伯父的事迹发到了北仑在线网站上,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大家都深深地被张人亚的事迹所感动。
“这样的一名共产主义者,不应该被湮没,他是宁波的骄傲,他为革命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纪念他,多来看看他。”从此,每年清明,这个数十年无人问津的坟墓,会迎来一批批的祭奠者,他们满怀敬意,深切缅怀。两棵高大的冬青树下,学生亲手叠好的小白花,网友献上的黄菊花,都会静静躺在坟前,表达着后人的敬意,诉说着后人的哀思。
“一直默默无闻的伯父,再也不会孤单了。”张时华说。在长山岗对面张人亚出生的霞南村,已修复了张人亚故居,开辟了专门的展览室。基本上每天会有人走进这个小小的四合院,听一听这个年轻的共产主义者的故事。
链接
张人亚(1898-1932),原名守和,字静泉,霞浦人。1913年到上海凤祥银楼当金银首饰制作工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上海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也是最早的宁波籍中共党员。领导过上海金银业工人大罢工。1930年从事为党中央筹集活动经费方面的工作,后又担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1932年初调入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印刷局代局长,6月又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总发行部部长。
原载《宁波日报》